福建农林大学
创办时间 | 1936 |
---|---|
院所属性 | 普通本科 |
所在地区 | 福建福州 |
重点研究领域 |
家畜良种胚胎育种,生物医用材料,动植物新品培育 |
重点院系 |
资源与环境学院,食品科学学院,作物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热门技术院所简介
院校统计数据
成果:716项
专家:65人
重点实验室:5个
院校管理员: 梁处长,张科长
所在地: 福建福州
机构简介: 实验室依托植物病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福建省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药学福建省重点学科,以及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具有很好的建设基础。近5年来,实验室承担各类研究项目289项,到位经费20772.56万元,其中“863”、“97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21项,经费2136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大项目6项,面上、青年等77项,经费3756万元,国家部委、省级项目185项,经费14880万元。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1项;发表学术论文365篇,其中SCI收录127篇;出版专著15部;主办2个学术刊物:《生物安全学报》和《武夷科学》。 根据闽台作物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等科学问题,按照“区域急需、国际领先”的要求,围绕以水稻、蔬菜和茶叶为主的闽台特色作物重要有害生物生态防控的关键问题,我校牵头,协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台湾中兴大学等单位组建的省部共建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作物抗性机理与抗性育种、作物病害致病机理与生态防控、作物害虫灾变机理与生态防控等3个方向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加强闽台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解决闽台农林生物灾害与治理问题。 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将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成为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闽台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重大有害生物生态防控技术的研发中心,有力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同时,实验室立足福建,面向两岸,根据国家和福建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围绕闽台区域特色作物安全生产共同科学问题及重大需求,通过合作共建,发挥两岸病虫生态防控优势特色,不断提升两岸植保学科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两岸农业的深度融合、持续发展和互利合作,推动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造福两岸人民,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机构简介: 天然生物毒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实验室是福建省发展改革委批复建设的省级工程实验室(批复文号:闽发改高技[2006]1080号),实验室主要依托福建农林大学,以福建神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主要投资主体和管理支撑,旨在搭建为开发研究天然生物毒素的相关科研机构与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共技术平台,促进生物毒素产业化。实验室校长与书记亲自挂帅领导小组组长,现有2位院士,66位高级研究人员,设备3300多万元,建有纯化萃取、合成改造与仿真、制剂小试、非临床检验检测四个公共平台,实验室还与神蜂科技公司及全国唯一的福建蜂疗医院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协作关系。 实验室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福建省“九五”、“十五”和“十一五”重点攻关项目,取得十多项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研发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关节炎及各种伤痛的蜜蜂毒外擦剂—“神蜂精”;可抗癌的宝元灵;可抑制癌症、抗炎、软化血管、调节血脂的“J9311蜂胶胶囊”;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强健五脏、改善睡眠的“蜂王浆胶囊”和具有养颜美容和保肝护肝的“江南春”等系列高新产品。 “十二五”期间,通过创建国家地方联合共建工程实验室,实验室将努力打造成为全球技术水平领先、特色更加鲜明、研发能力更强、产业规模更大的生物毒素成果研发基地。
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办公中心
联系方式:0597-2601001,400-649-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