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福建福州市 入职年份: 资料待完善 学历: 资料待完善 毕业院校: 资料待完善 工作单位: 资料待完善
从事领域动植物新品培育
研究方向菌草技,旱稻宿根栽培
一、履历 林占熺研究员,菌草技术和旱稻宿根栽培技术发明人,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1999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聘为中国科技扶贫能力建设专家。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菌草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院院士,中国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负责人,福建省菌草开发工程协会会长,福建省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长期从事菌草科学的研究、菌草技术推广、扶贫、援外和国际合作等工作。先后获第20届日内瓦州政府奖及金奖、第85届国际发明展法国内政部和国土整治规划部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宁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项,中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协授予科技扶贫杰出贡献者、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个人、优秀科技工作者、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人民政府一等功、商务部援外奉献奖银奖、国务院扶贫先进个人和福建省优秀人民教师、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世界生态安全奖等荣誉。二、学科贡献 1986年,在国际上首先成功以芒萁、类芦、斑茅、五节芒等野生草本植物替代阔叶树栽培香菇等食药用菌,打破了“草腐菌”与“木腐菌”的界限;开辟了菌草科学研究新领域,建立起菌草技术体系,从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拓展到菌草生态治理,菌草菌物饲料,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等。解决了菌业生产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菌林矛盾”这一难题,使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并确定了菌草、菌草技术、菌草业的中英文名称和定义,并阐述其内涵,出版学术专著《菌草学》等,为菌草学奠定了基础。菌草技术充分利用丰富的野生和人工栽培的菌草资源,通过菌物的转化,为人类大量、持续地提供优质菌类蛋白质食品、菌类保健食品,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相关技术已被翻译成英、日、法、葡萄牙、阿拉伯等15种文字。林占熺研究员主持“福建省菌草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创新平台,科技部“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发改委“菌草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组建了一支菌草科学协同创新团队;培养博、硕士生45名。被埃及爱资哈尔大学聘为博、硕士生导师,被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农业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被巴西国家农科院举办的南美洲“国际蘑菇研讨会”特邀为名誉主席并3次作特邀报告;多次受邀到巴西、埃及、墨西哥等
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办公中心
联系方式:0597-2601001,400-649-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