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陕西西安市 入职年份: 资料待完善 学历: 硕士 毕业院校: 资料待完善 工作单位: 资料待完善
从事领域
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 模式识别与计算智能 视觉感知与类脑计算 遥感影像内容感知与解译 医学影像处理与科学可视化
1972年8月生于山东莱芜。分别于1994年、1997年和1999年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电子工程专业学士、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1998年在日本静冈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机器学习和博弈论研究;2000--2001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讯息工程系从事多媒体信息检索领域的博士后研究。2001年回母校工作,同年6月晋升副教授,2003年6月晋升教授,同年12月被遴选为博士生指导教师。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影像处理系统(VIPS)实验室主任,综合业务网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校长助理。主要从事机器学习、计算智能和视觉信息处理、分析和理解以及无线移动通信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发表SCI检索的论文130余篇、EI检索的论文300余篇,GoogleScholar统计引用5000余次,其中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2篇论文获得SignalProcessing国际期刊的“MostCitedArticles”奖,1篇论文获得“微软杯”IEEE中国学生优秀论文,1篇论文获得陕西省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软件著作权12项。担任SignalProcessing(Elsevier)、Neurocomputing(Elsevier)等10个学术期刊的编委会委员,作为SteeringCommittee成员,发起了有关信息科学与大数据工程的国际学术会议IScIDE,以及视觉与学习领域的青年学者论坛VALSE;担任国际学术会议IScIDE2014程序委员会主席、ICIST2014组织委员会主席、TENCON2013宣传委员会主席、CIVR2010共同主席、ICNC2006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IAS2009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协第153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共同主席、第七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包括ACMMM,ICME,IJCAI、PCM、SMC等在内的数十次国内外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留学归国人员启动基金、留学基金为留学基金等多个基金机构的评议专家。现为IEEE、IEEE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IEEE西安分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员发展委员会主席、IEEE西安分会计算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席、IEEESMC分会认知计算技术委员会委员,IET/IEEFellow、IET西安分会副主席,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青工委常委、CCFYOCSEF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青科联副理事长、陕西省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电子学会图像与图形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近年来,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在内的纵向研究课题10余项,此外还有与MSRA和Intel中国研究中心(ICRC)合作项目在内的国际合作项目5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2009、2011)、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08、2009)、校级科技创新奖一等奖3项。2012年作为团队首席入选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013年作为团队首席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在教学方面,出版专著2部、教材3部,主持省级精品课程1门,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所主讲的《数字信号处理》荣获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8年入选教育部教学创新团队,并荣获校内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称号。所获得的主要荣誉有:陕西省优秀青年教师(2003),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陕西省优秀青年教师标兵(2005),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06),校内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2009),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009),荣获陕西青年科技奖(2010),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1),荣获陕西省优秀创新人才称号(2012),从2006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详情请参见:/
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办公中心
联系方式:0597-2601001,400-649-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