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APP下载
欢迎光临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创办时间: 单位属性:985工程院校 所在地区:湖北武汉市 相关行业:生物医药,通用零部件,通信

联系人:

登陆后向院校管理员咨询
加入院所

    单位简介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7个学院(系),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现有专任教师3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400余人,有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8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5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4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4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7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有普通本科生32848人,硕士研究生13759人,博士研究生7477人,其中包括港澳台侨学生1022人,另有外国留学生1422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4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37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传承百年辉煌,尽展名校风采。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总目标,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校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更多>技术专家447

    • 赵永庆 赵永庆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钛合金材料研究、钛合金制备工艺技术研究、组织结构研究。 咨询
    • 朱军 朱军 研究领域:有色金属开采冶炼 研究方向:有色冶金过程研究;化学冶金技术开发;复杂有色金属矿物的分离技术;有色金属冶炼过程模拟研究 咨询
    • 马立强 马立强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采矿工程。开采方法、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保水开采/绿色开采以及难采煤层开采等。 咨询
    • 孙挺 孙挺 研究领域:有色金属开采冶炼 研究方向:有色金属冶炼;环境采样与预处理;冶金过程监测。 咨询

    更多>技术成果4061

    更多>研究机构7

    •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31人
      研究领域:具体应用入有关学科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10月13日获得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共建。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现有固定人员3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4人,共计教授17人,副教授5人,已形成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学研究队伍。 武汉大学水稻研究历史悠久。水稻的遗传和发育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一直进行水稻生殖与发育、水稻雄性不育与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先后在红莲型、马协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新质源的发现与利用、光敏核不育系研究与开发、水稻生殖生物学与细胞工程、野生稻资源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每年发表SCI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和品种保护10多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湖北省突出贡献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10多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0多部,并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和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 实验室针对目前杂交水稻可持续发展中的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为我国粮食可持续增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现主要开展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1)水稻杂种优势机理研究;(2)水稻发育与育性机理;(3)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基因发掘;(4)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5)杂交水稻发育与种子学研究;(6)杂交水稻超高产生理生态研究。 在朱英国院士的带领下,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为各位有志之士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为各位有志之士一流的研究平台和服务。
    • 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60人
      研究领域: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Multimedia Software,简称NERCMS)于1996年1月23日批准组建,主要从事多媒体软件领域内的研发以及人才培养。中心依托于武汉大学建设,1999年以全优成绩通过验收,2002、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运行评估。 中心组建旨在: ① 通过承担国家多媒体软件领域重点科技研发项目,提供一流的工程化技术成果; ② 针对多媒体软件发展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共性技术,进行技术突破和工程化研发。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为软件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化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③ 通过中试基地建设,促进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 ④ 通过开设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点和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两个硕士点,培养和造就多媒体通信和软件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 近五年来共承担研发任务91项,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在技术研究方面,承担23项国家级科研课题、2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在成果转化方面,承担41项企业委托的研究和研制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 目前中心拥有独立的科研和办公用房3000多平方米,通用服务器系统和网络设备、大型软硬件设计和测试平台、大型软件分析与设计建模平台、网络数据库平台、软件测试平台等设备以及通用和辅助设备总价值 700多万元,具备较好的科研及成果转化支撑条件。

    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办公中心

    联系方式:0597-2601001,400-649-1633

    |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Copyright © 2019 龙岩市科技开发与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1529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80202351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