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APP下载
欢迎光临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创办时间: 单位属性:211工程院校 所在地区:湖北武汉市 相关行业:农副产品贮藏与保鲜

联系人:

登陆后向院校管理员咨询
加入院所

    单位简介

    华中农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狮子山,三面环湖,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建筑楼群鳞次栉比,自然园林风貌引人入胜。 学校历史悠久,历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其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由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建国后,学校曾直属中央高等教育部,后实行农业部和湖北省双重领导。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学校具有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评审权。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 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 学校长期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董必武、李先念、徐特立等先后为学校题词和题写校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1997年11月23日到学校视察。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1998年10月1日为学校百年校庆题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农业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 学校基础条件优良。校园占地面积495万平方米(合7425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108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7.48亿元;图书馆馆舍面积31136㎡,阅览座位4700余个,综合馆藏160万册,图书馆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的重要成员,具备教育部科技查新资质;校园网"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覆盖全校。学校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整体绩效评价中位居前列。

    更多>技术专家445

    • 赵永庆 赵永庆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钛合金材料研究、钛合金制备工艺技术研究、组织结构研究。 咨询
    • 朱军 朱军 研究领域:有色金属开采冶炼 研究方向:有色冶金过程研究;化学冶金技术开发;复杂有色金属矿物的分离技术;有色金属冶炼过程模拟研究 咨询
    • 马立强 马立强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采矿工程。开采方法、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保水开采/绿色开采以及难采煤层开采等。 咨询
    • 孙挺 孙挺 研究领域:有色金属开采冶炼 研究方向:有色金属冶炼;环境采样与预处理;冶金过程监测。 咨询

    更多>技术成果2459

    更多>研究机构7

    • 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283人
      研究领域:核转变化学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经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并联合相关企业组建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开展微生物农药及其他微生物产品等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和聚集、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国家级研究基地和平台。 中心以 “协同创新、市场导向、技术引领、联合发展”为战略,以“共性、关键、集成技术研究——中试与工程化——技术转移与扩散”为路线,以“依托平台和团队、承接项目、产出成果”为目标,充分利用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科完整的研究能力和XXX公司在把握行业发展战略、支撑和引领技术研发、引导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构建研发中试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工程化验证基地、技术转移孵化基地、专业化公司的循环运行机制,形成了11个研发团队、一个部级质检中心、2个工程化验证基地、1个控股公司、两个专业事业部的组织架构。 中心已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研发基地、工程化基地和工程化验证基地,研发基地和工程化基地面积13,599平方米和配置总值共计人民币1,1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拥有国内完整的微生物农药及相关农业生物制剂中试研究、工程化验证、生产放大和相关配套的平台(基地),以及较完备的科研和检测平台。依托本中心,农业部批准成立了“农业部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 中心现有人员共283人,其中固定人员127人,包括研发人员54人、工程化队伍20人、产业化队伍45人、管理人员8人;流动人员(硕博士研究生)156人。目前中心已形成以16位学术带头人为首的研发团队,含国家级专家1人,国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教授22人,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24人,博士生导师20人。 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结合我国农业资源和环境的重大需求,围绕现代农业与食品安全,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以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形成微生物杀虫、微生物杀菌、植物免疫与生物保鲜、发酵工程和微生物遗传与种质资源五个研发方向,将科技成果进行了行业及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技术扩散与转移。形成了微生物杀虫剂、抗病微生物农药、植物免疫与保鲜、发酵工程与制剂、污水生物净化及微生态制剂十一个技术群,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中心自批准建设以来,共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294项,其中973子题5项,
    • 教育部油菜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油菜工程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其他 研发人员:21人
      研究领域:裂变化学,应用化学,具体应用入有关学科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教育部油菜工程研究中心(Rapeseed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re)是2001年由教育部批准组建成立,2004年11月通过验收。中心主要从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及基础研究、生物技术辅助油菜品种改良、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油菜基因组学和重要基因分离、油菜功能基因组学、油菜育种和品质检测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其技术领域是油菜的遗传改良与产业化。 中心现有在职研究人员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0%以上),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10人,有60%以上的人员在国外(美国、瑞典、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学习和工作的经历。研究队伍结构合理,形成了一个集新品种选育、技术成果推广服务于一体、学风优良的创新团队。目前中心每年有180多名油菜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从事油菜研究工作。 自中心建设以来,承担了“863”、“973”、“948”、“国家技撑计划(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地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00多项,共育成优质油菜新品种26个,年推广面积达1500万亩,获各类奖励20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其中授权6项,发表论文235篇,其中被SCI收录52篇。近几年来,中心接待国外来访60人次,出国学习和访问30人次。

    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办公中心

    联系方式:0597-2601001,400-649-1633

    |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Copyright © 2019 龙岩市科技开发与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1529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80202351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