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APP下载
欢迎光临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创办时间: 单位属性:985工程院校 所在地区:江苏南京市 相关行业:其他建筑建材,软件,电气电工,其他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

联系人:

登陆后向院校管理员咨询
加入院所

    单位简介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5880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美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校庆日为每年6月6日(原国立东南大学校庆日)。2000年4月,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东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南京地质学校并入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积淀了优良深厚的历史传统。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到南京工学院“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百余年来,东南大学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东大人去创造辉煌的业绩。 经过一百多年的创业发展,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全日制在校生29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000余人,另有在职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专任教师近2500人,其中正、副教授1800余人,博士生指导教师605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300多人,两院院士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国家“*”1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更多>技术专家426

    • 赵永庆 赵永庆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钛合金材料研究、钛合金制备工艺技术研究、组织结构研究。 咨询
    • 朱军 朱军 研究领域:有色金属开采冶炼 研究方向:有色冶金过程研究;化学冶金技术开发;复杂有色金属矿物的分离技术;有色金属冶炼过程模拟研究 咨询
    • 马立强 马立强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采矿工程。开采方法、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保水开采/绿色开采以及难采煤层开采等。 咨询
    • 孙挺 孙挺 研究领域:有色金属开采冶炼 研究方向:有色金属冶炼;环境采样与预处理;冶金过程监测。 咨询

    更多>技术成果2472

    更多>研究机构18

    • 信息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信息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省级 研发人员:38人
      研究领域:电化学,热化学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暨江苏省信息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东南大学重点科研基地之一, 依托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及光学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的主要实验室,具有教学、理论和应用研究以及设计制造的完整体系,具备承担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 中心现有教职员工38人(其中专任教师23名、实验人员5名、工人10名),包括11名教授、9名副教授和22名博士。中心工作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中心面积约5000余平方米,现有 2000平方米超净间、5个视觉感知实验室,还有测量实验室、电路实验室、微流体实验室、全息摄像实验室、化学气相沉积实验室和纳米光电材料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约1.2亿元人民币,包括飞利浦公司捐赠的一批平板显示工艺制造设备(价值1400万美元)、一个扫描电子显微镜、多种专用测量设备和多台计算机工作站,现已形成了理论研究、设计经验、工艺技能和测试评估等多方面的优势。 中心研究方向涉及新型显示技术(包括等离子体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液晶显示、三维显示、电子书)、视觉感知、测量规范和技术标准、碳纳米技术、太阳能电池和光波导。近年来,中心先后承担、完成了20多个国家科研项目,包括国家 "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0多篇,获130多项专利授权。2007年,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器(SMPDP)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9年,中心获江苏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先进单位奖励。 中心的国际合作颇具特色,成果卓著。作为显示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中心拥有以剑桥大学教授为海外学术大师的一批海外专家、学者,共有海外客座教授20人,现在与英国剑桥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荷兰屯特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等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合作研究、研究生联合培养和人才培训等。中心与荷兰飞利浦公司合作成立的"东飞中心"有长达十八年的国际合作历史,共完成国际合作课题50多项,先后有两位飞利浦专家获得我国授予外国专家的最高奖励——国家友谊奖。"东飞中心"成为高校国际合作的典范。
    • 先进光子学中心

      先进光子学中心

      机构等级:省级 研发人员:30人
      研究领域:催化化学,光化学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东南大学先进光子学中心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是创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激光研究室。目前中心包括“江苏省光通信器件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南京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两个工程中心。中心所在学科包括一级学科“光学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中的二级学科“物理电子学”。两个学科均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中心现有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6名,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1名,美国光学学会会士(Fellow)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名,海外客座教授4名,形成了一支包括信息电子、光学、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研究队伍,于2009年获“江苏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资助。研究队伍在J. Am. Chem. Soc, Opt. Lett., Opt. Express, Small, Chem. Commun., Chem. Mater., Biosens. Bioelectron., Appl. Phys. Lett., Phys.Rev., IEEE Photon. Technol. Lett.等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500余篇,在光通信器件、微纳传感及新型激光器等方面获2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中心多次承办了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心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家973、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防项目等一批国家级的重大科研任务。中心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纳光电功能材料,生物光子学与传感技术,光通信器件与光子集成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固态照明器件,非线性光子学。研究范围涉及纳米材料的制备、组装与表征,半导体量子点发光材料与应用,生物传感器、光波导与光通信器件设计与制备,等离子激元光波导,LED照明器件,太阳能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等。中心已经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纳米材料制备、表征与应用,生物传感检测,光通信器件与光子集成,非线性光学,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以及纳米材料计算等研究平台。

    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办公中心

    联系方式:0597-2601001,400-649-1633

    |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Copyright © 2019 龙岩市科技开发与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1529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80202351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