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59620]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标准化无创诊断模型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其他医药与医疗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许可转让
联系人:
宁夏医科大学
所在地: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 。乙型肝炎可直接导致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可逆中间环节,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5年大约有 20-23%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这部分患者中每5年大约有6-15%的患者进展至肝癌。肝纤维化是慢性乙肝后肝硬化必经途径,是可逆的。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成为重中之重。
2003年法国学者Sandrin L使用FibroScan?502对丙肝病人进行肝纤维化分级诊断,自此肝脏瞬时弹性扫描值(LSM)值开始在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LSM检测值通过测定肝脏瞬时弹性图谱来测量肝脏的硬度,得出肝脏瞬时弹性扫描值,进而F分级,判断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彩超S分级+肝硬度F分级+肝功能的标准化无创诊断模型。项目主持人在二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1],通过总结前人以及自己的临床经验,发现:1.单纯彩超S分级在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存在缺陷,受到"特发性门静脉高压"这种疾病的干扰而造成误诊,肝脏瞬时弹性扫描(LSM)值可以弥补此缺陷;2. LSM值偏高主要由肝硬化或急性肝损害造成,彩超S分级和肝功能检测可以将区分二者;因此无创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必须同时检测三者,才可提高确诊率,降低误诊病例数。故结合文献研究和学术会议交流提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彩超S分级+肝硬度F分级+肝功能的标准化无创诊断模型。通过本课题研究及后期大量的临床应用证实本模型在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有较高价值,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创新点在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彩超S分级+肝硬度F分级+肝功能的标准化无创诊断模型在本研究之前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中均未见到。目前本模型在临床已经应用数千病例,取得了专科医生和患者的一致认可。
在临床应用中尚未发现本模型存在缺陷,但是法国Fibroscan检测仪器探头需定期校正,费用较高。
参考文献
[1]袁迎春, 海秀玲, 袁晓春,等. 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后疑似肝硬化患者Fibroscan值F分级、超声积分S分级与病理检查对比分析[J]. 宁夏医学杂志, 2014, 36(12):1149-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