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APP下载
欢迎光临,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政策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068479]凡纳滨对虾内循环高密度养殖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专利

技术成熟度: 可以量产

专利所属地:中国

专利号:201621338655.0

交易方式: 完全转让

联系人: 青岛理工大学

所在地:山东 青岛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分享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一、所属领域 水产养殖领域。
  二、技术或产品名称
  凡纳滨对虾内循环高密度养殖技术及配套产品。
  三、技术水平
  国内先进水平。
  四、技术简介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养殖年产量居世界各国产量之首,其中对虾养殖面积可达 400 万亩以上。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也称南美白对虾,因其含肉率高、肉质鲜美,广受消费者喜爱,为世界三大经济虾种之一,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环境适应范围广、饵料要求低、抗逆性强、品质高、可冰鲜运输、加工性能好等优点,可以采取纯淡水、半咸水、海水多种养殖模式,其产量占世界养殖虾总产量的 70%。1988 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首次引入我国,经历了 30 年发展,已成为国内水产养殖的支柱性产业,年产量最高峰时达 160 多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总产量的 90%, 占世界养殖产量 50%,年产值逾 500 亿元。虽然中间经历了病害、市场价格的起伏,但仍是最重要和影响力最大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凡纳滨对虾养殖模式经历了土池养殖、高位池养殖、温室大棚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等发展阶段。随着养殖模式的更新和对虾养殖密度的增加,单位水体饲料投喂量也大大增加,导致养殖水体水质恶化速度加快,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当前,大部分养殖企业通过大量换水方式进行水质更新,换水的养殖模式不仅水资源浪费严重及污染周围养殖水域,而且有可能引入外来病原,造成对虾疾病暴发,在当前环保高压态势下很难进一步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探索出循环水养殖模式(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RAS),能够将系统每天换水量降到 10%,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
  的水产养殖模式。但 RAS 投资、运营成本及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大面积推广难度较大。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通过添加有机碳源,调节 C/N 比,提高水中异养细菌数量,利用微生物将水体中的无机氮转化为自身成分,絮体被对虾二次摄食,达到调控水质、促进营养物质循环、降低饲料系数的目的,该技术虽然换水量较小,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生物絮团通常需要采用添加蔗糖、淀粉、葡萄糖等方法来实现,使养殖成本提高; 二是技术操作和管理过程较为复杂,在实际生产中难以稳定控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差;三是该方法采用投加有机碳源来促进异养细菌生长,对硝化菌群生长不利,如果调控不当,养殖过程中会出现氨和亚硝酸盐大量积累; 四是如果利用该方法产生的絮团沉降物质无法及时、合理地处理,也会影响到对虾的生长。
  针对上述问题,在充分研究对虾生活习性、养殖池空间布局和养殖池微生态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菌剂和生物膜挂膜技术基础上,建立一种高密度内循环对虾养殖技术,将生物滤料内置,从而实现养殖池集对虾养殖和水质净化与一体。具有投入和运行费用低,高密度、产出高,防止外源致病菌侵入,减少对虾发病率等优点。
  内循环凡纳滨对虾养殖技术就目前而言,与传统池塘养殖以及新兴的
  RAS 和 BFT 养殖模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五、创新点及性能指标
  (1)采用内循环对虾养殖模式,水质稳定,排水量小,废水可以用于 养鱼、建造生态塘等,残饵和粪便可以发酵做有机肥,符合国家政策。
  (2)资金投入为每千方水体 30~60 万元,仅为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的
  20%~30%,能耗为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的 40%~60%。
  (3)养殖全程水质指标控制氨氮<0。2mg/L,亚硝酸盐氮<1。0mg/L,养 殖密度为 600~1000 尾/M2,产出 5。0~7。5kg/M3。
  (4)采用人工海水 内循环模式可实现内陆地区凡纳滨对虾淡水高密度
  养殖。
  六、知识产权情况已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活沙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310060857。8,发明人:宋志文, 徐爱玲, 郑远, 吴等等
  一种活沙制备装置,专利号:ZL 201310060816。9,发明人:宋志文, 徐爱玲, 郑远, 吴等等
  一种水体中氨氮浓度值测定方法,专利号:ZL 201610980294。8,发明人:徐爱玲, 宋志文, 闫坤鹏, 刘洋, 梁沪莲
  已公开发明专利:
  一种自循环式对虾养殖系统,申请号:201611119612。8,发明人:宋志文, 梁沪莲, 刘洋, 徐爱玲
  一种自循环式对虾养殖方法,申请号:201611119624。0,发明人:宋志文, 梁沪莲, 刘洋, 徐爱玲
  一种内循环生物膜对虾养殖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申请号:201910106284。5,发明人:宋志文, 刘佳, 牛原青, 杨帆, 徐爱玲
  一种用于对虾养殖池水质净化的组合式填料箱,申请号:201910106292。X,发明人:宋志文, 杨帆, 牛原青, 刘佳, 徐爱玲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用于对虾养殖系统的活沙包,专利号:201621338653。1,发明人: 宋志文, 梁沪莲, 刘洋, 徐爱玲
  一种用于对虾养殖系统的毛球包,专利号:201621338684。7,发明人: 宋志文, 梁沪莲, 刘洋, 徐爱玲
  一种低温硝化细菌培养装置,专利号:201320793195。0,发明人:顾锦钊, 任杰, 宋志文, 徐爱玲
  一种自循环对虾养殖装置,专利号:201621338655。0,发明人:宋志文, 梁沪莲, 刘洋, 徐爱玲
  一种带有水质净化功能的对虾养殖系统,申请号:201820976224。X,发明人:刘意康, 宋志文, 徐爱玲
  一种活沙制备装置,专利号:201320090699。6,发明人:宋志文, 徐爱玲, 郑远, 吴等等
  七、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技术转让。
  八、投资概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按 1000 方水体概算,每造虾总成本约 18。2 万元。其中:
  建设/改造费用:40 万元,按使用期 10 年计算,每年折合 4。0 万元;每
  年 4 造虾,每造虾折合 1。0 万元; 虾苗:500 尾/m3,约 1。4 万元;
  饲料:饵料系数 1。2,饲料 10000 元/吨,约 12。0 万元;
  药剂(包括活性填料、菌剂):8。0 万元;每造虾合计 2。0 万元人工:一造虾按 3 个月计算,两人,1。2 万元;
  电费:0。6 万元;
  对虾收入:按成活率 80%,40 个头、25 元/斤计算,每造对虾收入
  5kg/m3×1000m 3×50 元/kg=25。0 万元,则每造虾净利润 6。8 万元,全年净利润
  约 30 万元。

图片.png

图片.png

推荐服务:

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办公中心

联系方式:0597-2601001,400-649-1633

|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Copyright © 2019 龙岩市科技开发与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1529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80202351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