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人: 山东师范大学
所在地:
一、成果概述:(简要说明成果是什么,以便技术受让方了解项目概况)
1探明了黄河三角洲人工刺槐林退化原因。
2筛选培育适合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绿化植物(品种)9个,其中获得新品种证书2个,申报新品种登记2个。
3创建了适合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绿化植物配套种植技术规程3个、盐碱地配套种植技术4套及盐碱地林业生态功能提升技术2项。
4沙枣和桎柳是重盐碱地主要绿化苗木,为了满足将来市场需求,我们建立了耐重
盐苗木沙枣和桎柳工厂化育苗技术标准,建立了工厂化育苗基地30亩,苗圃55亩,育苗60000株以上。
5建立精准化耐盐林木评价技术体系2套。
6建立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耐盐林木种植模式1个,混交林500余亩。
二、技术特点及技术指标:(突出与国内外同行的比较优势或区别)
1筛选或培育出含盐量在0。4-0。6 %的盐碱地正常生长的耐盐绿化植物上8个。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林业示范区建设提供优质的耐盐种质资源。
2创建配套种植技术规程。7个;建立精准化耐盐林木评价技术体系卜2套;创建盐碱地林业生态功能提升技术2项。
3建立工厂化育苗基地25亩以上,苗圃50亩,育苗50000株以上。
4创建混交林试验区,探索科学混交方式并推广示范,面积500亩以上。
5申请专利2项。
6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AEI论文 卜2篇。
7培养研究生3-5名。
三、应用领域:(主要面向的行业产业、技术已在***领域应用的概述以及取得成效,还可在*火*领域应用的前景等)
本项目已经筛选培育了适合黄河三角洲不同类型盐碱地的耐盐绿化苗木,创建了配套种质技术和耐盐植物种植模式。这些成果对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态建设、城市绿化及社会经济建设都有重要价值。
这些成果已经在东营市美丽乡村建设(七村和后李 村)、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农业技术高新区和东营市一帮公司等道路绿化中应用。相信本项目成果将为我国滨海盐碱地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城市绿化提供了优质的耐盐种质资源及技术支撑,也会带动盐碱地耐盐苗木、绿化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投入需求:(需要技术需求方投入的资金、场地、设施等条件)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耐盐植物是绿色开发利用盐碱地的根本策略。本项目初步选育了许多耐盐优质绿化植物,但是需要进一步繁育、观察和实验才能获得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种质,如果得不到持续支持,这些优异种质很可能流失。建议对其进一步给予资金支持。建议成立“产 -学-研” 一体化公司负责该成果转化,尽快服务于黄河三角洲生态文明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
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办公中心
联系方式:0597-2601001,400-649-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