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人: 武汉工程大学
所在地:
我国石化行业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碱氮含量高,油品中的氮化物会促使氧化,硫化物可以抗氧化,而传统的缓和加氢和白土精制工艺“硫易脱而氮难脱”,无法解决我国润滑油碱氮含量高而导致的氧化安定性差这一长期困扰石化行业的难题,使我国润滑油标准迟迟不能将氧化安定性列入考核指标。沈教授发明的上一代润滑油基础油脱氮精制技术创造性地提出"保硫脱氮"理论,开创了选择性脱氮的先河,发明了原创性的保硫脱氮剂,成功突破了瓶颈,显著提高了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旋转氧弹值由110分钟左右大幅提高至200分钟以上,为我国润滑油增设氧化安定性指标的新标准的顺利实施作出了重大贡献。从1996至今,该套技术分别在荆门石化总厂、大庆石化总厂、大连石化公司、锦西石化总厂、大庆助剂厂、吉化公司江南炼油厂、抚顺石化公司、燕山石化公司应用,脱氮装置的生产能力总计达155万吨/年。虽然该技术在石化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改变了原传统工艺路线并具有原创性、集成性的技术,具有显著的社会、环保和经济效益,但是上一代润滑油基础油脱氮精制技术存在脱氮剂剂耗量高,且脱氮剂对设备存在腐蚀的问题。为此,沈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的攻关,研发了具有缓蚀作用并能循环使用的新一代脱氮剂,并开发了“新一代润滑油基础油脱氮精制成套技术”。脱氮工艺流程与原工艺相比基本不变,仅增加循环单元。因新一代脱氮剂主要脱氮成分与上一代脱氮剂大致相同,脱氮剂成本仅提高5%左右,但脱氮剂用量可降低80%以上;与老一代脱氮剂相比,新一代脱氮剂的缓蚀率可达90%以上;脱氮率>90%。 该技术可用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炼化企业。按投产 30万吨/年润滑油脱氮装置计,一年可降本增效2500万元。
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办公中心
联系方式:0597-2601001,400-649-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