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APP下载
欢迎光临,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政策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070475]高浓度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联系人: 天津科技大学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分享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包括主要技术内容、授权申请专利情况、经济社会价值等。 在过去50年内,全球有超过三万吨的铬(Cr)排放到环境中,其中大部分在土壤中积累,造成严重的 Cr 污染,并通过农作物及生物富集作用影响人类健康。 本成果中针对高浓 Cr 污染土壤难于处理的特点,先采取淋洗技术除去土壤中大部分Cr,之后采用生物质炭等复合功能材料结合生物修复完成对Cr污染在土壤中毒性的彻底修复。从而建立了一整套对于高浓Cr污染土壤的完成解毒、去毒,恢复生态的行之有效的修复技术。具体修复技术如下: 1. 使用可生物降解的螯合剂NTA和两种有机酸(草酸、酒石酸)混合的复配淋洗剂淋洗处理高浓 Cr 污染土壤。确定了最优化的淋洗剂浓度、固液比、pH值、淋洗时间等因素条件,同时分析了最佳反应条件下淋洗前后土壤中 Cr的形态变化确定了土壤的重金属迁移率及稳定性,证明了可生物降解的螯合剂 NTA 能够有效替代 EDTA 在淋洗剂中的作用。建立了更加环保、有效的淋洗技术。 2. (1)以生物炭(BC)和间苯二胺(PmPD)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改性生物炭三维材料(BC-PmPD),确定优化了其制备方法,所得 BC-PmPD 具有超高的吸附容量773.8 mg/g,并具有良好的Cr(VI)特异性,通过质子化、静电吸引、氧化还原的协同效应可以有效、快速、稳定地去除水中的Cr(VI)。 (2)用壳聚糖(CS)负载聚吡咯(PPy)制备 CS/PPy 复合材料,并与一株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耐铬菌株YL3结合用于Cr(VI)污染土壤的修复。从而显著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 酶活性、降低了Cr(VI)毒性、微生物量和相对丰度。本技术创新性地将化学修复材料与微生物相结合用于Cr(VI)污染土壤,为土壤修复领域中多种技术的结合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途径。 项目期间成果包括: 申请授权国内发明专利 4项,国际专利 2项,发表论文3 篇。

推荐服务:

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办公中心

联系方式:0597-2601001,400-649-1633

|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Copyright © 2019 龙岩市科技开发与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1529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80202351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