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人: 首都医科大学
所在地: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破裂出血导致的致死和致残率很高。本课题组通过开展临床和基础相结合的应用研究,拟利用已经建立的临床影像数据库,针对大宗的颅内动脉瘤病例,进行血流动力学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血流动力学因素,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转归可能的机理,将基础研究结果能转化为指导临床决策的依据。 我们首先以临床动脉瘤的三维血管造影图像为研究对象,从中提取出动脉瘤和相关动脉血管的几何轮廓,测量载瘤动脉及动脉瘤的压力、血流速度等参数,建立基于患者三维血管造影的“仿真”动脉瘤模型,然后应用计算机结合流体力学软件,对动脉瘤模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测算其血液动力学参数并阐明了动脉瘤内典型的血流模式。我们对各种临床动脉瘤的破裂因素及血流动力学进行研究,探讨了动脉瘤形态与血流动力学和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关系。我们提出壁面切应力是促进动脉瘤的形成、生长、扩大的因素之一,不是导致动脉瘤破裂的直接原因。而动脉瘤的破裂与切应力的不足密切相关。动脉瘤的高破裂风险与其血流动力学特性,特别是切应力和血流速度密切相关,而带子瘤、动脉瘤的直径大小、长宽比和其流入道及瘤顶部切应力的比值能反映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程度。 本课题组还利用三维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后的转归机理,发现血流动力学是影响动脉瘤栓塞后转归的重要因素,颅内支架对于动脉瘤栓塞后的转归也有重要的影响。 本成果通过开展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血流动力学研究,深化了对动脉瘤破裂风险和治疗后转归的机制认识,为临床研究动脉瘤生长、破裂机制,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及栓塞后转归的相关因素提供理论依据,并建立了基于临床数据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动脉瘤破裂风险及术后复发的预测和评估方法。本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文约20余篇,其中包括"Stroke"、"Journal of neurosurgery"等业内顶级期刊,论文成果被国际著名期刊"Neurosurgery"、"America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等多篇杂志多次引用并获得了良好评价。目前本研究已转化研究成果用于指导临床。国内有4家单位应用本课题的成果指导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对颅内动脉瘤进行术前评估、制订手术方案及术后进行预测,指导临床术后复查,节省了患者的费用,减少了治疗和随访风险,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办公中心
联系方式:0597-2601001,400-649-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