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APP下载
欢迎光临,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政策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成果 > 详细页

锂金属电池产业化项目

项目简介

以锂金属为负极材料的二次电池,能够实现能量密度大于400Wh/kg的器件,是未来化学电源的发展方向,也是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解决方案。 锂金属二次电池的关键技术是如何稳定高活性锂金属。在中科院先导计划的支持下,王德宇研究员率领团队从2013年开始在这一方向上进行研发,已经开发出几类解决方案,显著提高锂金属电极寿命从30周到300周,达到了可以开发锂金属电池的水平。

技术优势

我们开发的高稳定性电解液技术,能够构筑更稳定的锂金属表面保护膜,提高了锂金属的稳定性; 我们独立开发的锂金属表面过滤膜技术,能够有效隔离锂金属与电解液的物理接触,将锂金属电极循环寿命提高至~300周; 此外,我们还开发了锂金属合金技术,提高了锂金属的循环寿命。 基于这些原创技术,结合锂电池现有技术,我们将开发二次锂金属电池。

知识产权

CN201410791171.0 一种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10262306.8 一种锂金属界面保护结构及其制备和应用

CN201711038070.6 一种界面保护结构、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结构的电池

CN201810608692.6 一种金属/离子过滤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电池中应用

CN201810593883.X 界面保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具有该界面保护结构的电池

CN201811121853.5 锂金属界面保护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锂金属界面保护的电池

应用市场

锂金属电池的目标市场是部分替代目前的锂离子电池,包括手机市场和电动汽车市场。目前,汽车企业对锂金属电池特别关注,可以针对车企需求开发相应电池技术和产品。

合作模式

产业化 、合作开发

主要研究人员

王德宇,博士,1977年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2000年和200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师从陈立泉院士。毕业后在东莞新能源电子科技有限公 司 (ATL)工作,随后在瑞士洛桑联邦工学院(EPFL)、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 PNNL)、美国华盛顿大学(UW)从事科研研究。2010年底加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建立“新型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他引次数4000余次,H因子为27;申请专利40余项,授权专利14项,美国专利2项;技术成果转移1项。 彭哲,博士,1985年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2007年本科毕业于法国萨瓦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国家综合理工学院,2012年博士毕业于法国蒙彼利埃国家高等化工学院。博士期间由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和蒙彼利埃国家高等化工学院联合培养,从 事燃料电池电化学材料研究。2014年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2018年以Alternate Sponsored Fellowship(ASF)身份前往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 实验室(PNNL)从事科研研究。目前已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Energy,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著名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8篇,申报发明专利10项,PCT专利授权1项。

相关图片

pic.name.htmlencode()

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办公中心

联系方式:0597-2601001,400-649-1633

|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Copyright © 2019 龙岩市科技开发与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1529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80202351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