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机太阳能电池(OPV)具有成本低、质量轻、弱光响应性好、柔性等诸多优点,在便携式电子产品、光伏建筑一体化和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项目开发了一系列新型高效的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和聚合物给体光活性材料,目前实验室OPV效率达到17%以上,此外实现了绿色溶剂加工的16.4%效率的OPV,以及制备了14%以上效率的全小分子OPV等。 此外,开发了 PET/PEDOT:PSS柔性复合电极技术,在国际上最早制备了无ITO的14%以上效率的柔性OPV器件,便于低成本大面积印刷制备,基于此技术开发了耐弯折半透明柔性OPV,在光伏温室方面进行了初步应用。同时,在大面积OPV方面,利用设计合成的新型小分子界面材料,采用全刮涂法制备了有效面积大于200cm2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稳定性和寿命得到大幅提高。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 Adv Mater、 Angew Chem等国际顶级期刊。
开发了无ITO低成本印刷制备柔性OPV技术,有利于规模化卷对卷生产。在高效率柔性和大面积OPV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引领水平。
在OPV关键材料方面共申请发明专利18项,已获得授权专利7项。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质量轻、弱光响应性好、柔性等诸多优点,可应用于光伏发电玻璃、温室和可穿戴电子供电等。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光伏建筑一体化和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开发、技术转让
葛子义,博士,研究员。 有机光电化学学科带头人。入选国家杰岀青年科学基金、浙江省"钱江人才”、 浙江省杰青等。1999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2004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化学所,2005年至2009年分别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神奈川大学和澳大利亚新南维尔士大学从事有机光电研究。2009年受聘于华东理工大学教授。2010年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2017年晋升高级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有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OLED和 导电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近年来在Nature Photonic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s 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Edition^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高水平国际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1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4项。撰写Springer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有机太阳能电池专著章节两部,负责编写新 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电高分子材料”词条。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中科院前沿重点项目、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等在内的2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硏项目。担任Science China Chemistry、The Innovation、ES Energy & Environments、材料工程、《储能科学与技术》等期刊编委。 发起组织了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国际会议(ICOOE),并担任大会主席,30多次受邀做国内外著名学术会议如 ACS年会、IMID、中国化学会年会、全国有机固体会议等邀请报告。担任国家科技奖励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委、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等项目评审专家。
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办公中心
联系方式:0597-2601001,400-649-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