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透析是治疗肾病(尿毒症)及血液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中国尿毒症患者有200多万,目前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不足20%,我国目前血液透析器的市场达到5000万只/年。随着我国大病医保政策的实施以及血液透析中心的建立,血液透析的市场将逐年扩大,增长速率达20%以上。高端的血液透析器基本被德国的费森、美国的金宝、日本的尼普洛等占据。目前的透析膜主要是聚砚及聚廻等聚合物经过干-湿纺丝形成中空纤维膜制备而成。聚硕膜机械强度与化学稳定性好,耐辐射消毒,超滤系数可调节。但是生物相容性较差,在长期透析过程中会引发患者的凝血、炎症、过敏、透析性淀粉样变等临床反应。血液透析临床治疗过程中,常注射未分级肝素及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剂,起到抗凝血、抗血栓、抗炎、抗过敏、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功用。然而大量肝素的使用往往加大了患者的岀血风险,并且肝素长期依赖也会导致皮肤反应、血浆脂解活性的抑制、嗜酸粒细胞增多、高钾血症、骨质疏松等副作用。针对此问题,我们发展了自抗凝透析系统技术,即透析过程中不需外加抗凝剂,透析膜表面、透析管路表面具有自主抗凝特性,可实现整只透析器以及整个血液透析系统的抗凝甚至非凝,具有优异的血液相容性,是新一代的血液透析技术。
抗凝透析器可实现整支透析器的在线抗凝改性,在分子尺度实现透析膜的表面改性,改性的透析器具备自抗凝特性,适用于现有的聚砚或聚醒砚透析器,且不改变透析器原有的清楚性能。主要特色:优异的血液相容性;良好的清除效率(中分子及磷),生物安全及稳定性。抗凝血主要指标之一的APTT可达到600s以上,而目前临床上用到的透析膜的APTT<50s, pt="">34s, TT>26s, FIB<140mg>300mL/min,对肌酊的清除率>280mL/min,对溶菌酶的清除率 >164mL/mino因此可以大幅度降低透析过程中的肝素使用量。 抗凝透析管路是由自主开发合成的大分子类肝素物质与透析管路材料共同加工而成,经类肝素仿生修饰,材料与血液、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大大增强,有效抑制蛋白质和血小板的吸附,具有持久的抗凝特性,无溶出、无副作用。
1、微孔膜
CN201610307093.1 —种改性聚合物微孔膜及其制造方法
CN201710144043.0 一种聚乳酸微孔膜及其制造方法
2、透析膜
CN201210547368.0 一种聚乳酸中空纤维透析膜的制备方法
CN201310176950.5 一种抗凝血聚乳酸血液透析膜的制备方法
3、应用
CN202010008583.8 一种血液透析器的抗凝改性方法及其应用
CN201910007807.0 一种血液透析器的抗凝改性方法
CN201910007533.5 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01811522161.1 一种多孔聚砚包覆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201310176928.0 一种在聚乳酸血透膜表面固定肝素的方法
CN201510300232.3 一种聚丙交酯型聚氨酯改性聚乳酸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该技术未来可以与透析器、血液循环管路生产企业共同开发,作为新型医疗器械耗材申请三类注册证,作为新型的透析系统,用于肾脏病、血液疾病等治疗,市场空间巨大,2017年,我国血液透析器的市场达到5000万只/年,市场空间巨大。
技术开发、技术转让
刘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浙江省151人才,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近年来主要提岀化学相转化理论调控聚合物微孔膜表/界面功能,在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发表SCI论文70余篇,SCIE总引3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8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项,已授权30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科技部重点硏发计划课题,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香港资助局联合项目,宁波市创新团队等项目。获得2018年宁波市发明专利金奖,2014年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超亲水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及组件实现产业化,获得万吨级水深度处理工程应用。
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办公中心
联系方式:0597-2601001,400-649-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