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APP下载
欢迎光临,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政策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成果 > 详细页

低成本高安全性固态钠离子电池

项目简介

在储能领域,锂离子电池由于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有限且分布不均的锂资源是锂离子电池未来大规模应用的瓶颈,而且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易燃有机电解液也带来了燃烧、爆炸等安全隐患。与之相对的,固态钠离子电池由于原料分布均匀、储量丰富、成本低廉,且安全性能优异,是大规模储能领域的优秀备选电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商业价值。钠离子固体电解质是固态钠离子电池的核心,其化学稳定性 决定着固态电池的安全性,其导电率决定电池的充放电性能。NASICON结构固体电解质化学稳定性良好、电导率较高、成本低廉,是固态钠离子电池理想的电解质材料,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本项目针对新型NASICON结构固体电解质的开发和固态钠电池的应用研究,获得了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 5x10-3 S cm-1的NASICON结构固体电解质材料,在固体电解质性能优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硏究,改善与电极的界面接触,并完成固态钠电池组装和测试。该项目有望在较低成本的前提下获得安全性能和充放电性能良好的固态电池,促进其在大规模储能领域早日实现应用。

技术优势

采用NASICON结构固体电解质的固态钠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安全性能、良好的充放电性能、低廉的成本等优势,有望作为规模化储能电池得到应用。 第一,NASICON结构固体电解质极佳的化学稳定性优化了固态钠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扩大了使用的温度范围,使固态电池在撞击、短路等异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安全事故。 第二,搭配NASICON结构固体电解质极高的电导率和改性后良好的界面接触,提升了固态钠电池循环性能。 第三,NASICON结构固体电解质较宽的电化学窗口扩大了电极的选择范围,与高电压正极材料搭配可提高固态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 第四,NASICON结构固体电解质极高的离子迁移数确保了电池的稳定性,消除了自放电的可能,延长了固态钠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第五,NASICON结构固体电解质易于大规模生产、成本低廉,电池材料对环境友好,降低了固态钠离子电池的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产权

1、固体用解质

CN201810757267.3 NASICON结构钠离子固体电解质、其制备方法及固态钠离子电池

CN201810757240.4 NASICON结构钠离子固体电解质、其制备方法及固态钠离子电池

2、界面改性

CN201910749126.1 一种复合电解质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固态电池

CN201910748639.0 一种复合固体电解质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固态电池

3、测试装置

CN201720829788.6固体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测试夹具及系统

应用市场

从资源、成本和安全稳定性方面来看,本项目研发的固态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应用方面存在优势。2009年来,全球电力储能市场开始逬入快速发展期,而中国的电化学储能市场的增速又明显高于全球市场。预计到2020年底,中国储能市场的累计投运容量将达到45.16 GW,主要应用于分布式发电及微网、风电场/光伏电站储能等领域。面对大量的储能需求,高效、配置灵活、响应迅速的固态钠离子电池应用前景广阔,存在巨大市场。

合作模式

技术开发、技术转让

主要研究人员

姚霞银,博士,研究员。 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并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09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历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项目研究员、研究员,曾先后在韩国汉阳大学(Wolfgang Sigmund教授与Ungyu Paik教授 联合课题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Xuehong Lu教授课题组)、美国马里兰大学 (Chunsheng Wang教授课题组)从事储能材料研究。迄今为止,与合作者一起在 Nano Letters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CS Nano、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材料及新能源领域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3000余次;参与撰写“新能源材料科学与应用技术”(科学岀版社)中的“无机固体电解质材料及全固态锂电池”章节;(合作)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授权12项、国际专利2项;主持承担了包括高技术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装备预研联合基金、浙江省/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多个项目的工作,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国家973/863计划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等项目的研究。

相关图片

pic.name.htmlencode()

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办公中心

联系方式:0597-2601001,400-649-1633

|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Copyright © 2019 龙岩市科技开发与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1529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80202351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