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APP下载
欢迎光临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创办时间:1936 单位属性:资料待完善 所在地区:福建福州市 相关行业:重离子核化学,低维物理,裂变化学

联系人:梁处长,张科长

登陆后向院校管理员咨询
加入院所

研究机构

  • 省部共建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0人
    研究领域:核转变化学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实验室依托植物病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福建省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药学福建省重点学科,以及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具有很好的建设基础。近5年来,实验室承担各类研究项目289项,到位经费20772.56万元,其中“863”、“97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21项,经费2136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大项目6项,面上、青年等77项,经费3756万元,国家部委、省级项目185项,经费14880万元。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1项;发表学术论文365篇,其中SCI收录127篇;出版专著15部;主办2个学术刊物:《生物安全学报》和《武夷科学》。根据闽台作物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等科学问题,按照“区域急需、国际领先”的要求,围绕以水稻、蔬菜和茶叶为主的闽台特色作物重要有害生物生态防控的关键问题,我校牵头,协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台湾中兴大学等单位组建的省部共建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作物抗性机理与抗性育种、作物病害致病机理与生态防控、作物害虫灾变机理与生态防控等3个方向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加强闽台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解决闽台农林生物灾害与治理问题。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将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成为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闽台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重大有害生物生态防控技术的研发中心,有力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同时,实验室立足福建,面向两岸,根据国家和福建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围绕闽台区域特色作物安全生产共同科学问题及重大需求,通过合作共建,发挥两岸病虫生态防控优势特色,不断提升两岸植保学科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两岸农业的深度融合、持续发展和互利合作,推动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造福两岸人民,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 天然生物毒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天然生物毒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0人
    研究领域:高分子物理化学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天然生物毒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实验室是福建省发展改革委批复建设的省级工程实验室(批复文号:闽发改高技[2006]1080号),实验室主要依托福建农林大学,以福建神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主要投资主体和管理支撑,旨在搭建为开发研究天然生物毒素的相关科研机构与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共技术平台,促进生物毒素产业化。实验室校长与书记亲自挂帅领导小组组长,现有2位院士,66位高级研究人员,设备3300多万元,建有纯化萃取、合成改造与仿真、制剂小试、非临床检验检测四个公共平台,实验室还与神蜂科技公司及全国唯一的福建蜂疗医院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协作关系。 实验室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福建省“九五”、“十五”和“十一五”重点攻关项目,取得十多项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研发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关节炎及各种伤痛的蜜蜂毒外擦剂—“神蜂精”;可抗癌的宝元灵;可抑制癌症、抗炎、软化血管、调节血脂的“J9311蜂胶胶囊”;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强健五脏、改善睡眠的“蜂王浆胶囊”和具有养颜美容和保肝护肝的“江南春”等系列高新产品。“十二五”期间,通过创建国家地方联合共建工程实验室,实验室将努力打造成为全球技术水平领先、特色更加鲜明、研发能力更强、产业规模更大的生物毒素成果研发基地。
  • 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实验室

    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实验室

    机构等级:省级 研发人员:0人
    研究领域:具体应用入有关学科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于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筹建,主要从事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其挂靠单位是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植物病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农药学博士点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点以及福建省首批重点学科生物技术中心,依托单位是福建农林大学。实验室主要有微生物农药、天敌生物农药、天然源活性物质和植物化感作用四个研究方向,其宗旨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方针、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围绕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培养创新性人才。目标是获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成果,把实验室建成代表国家学术水平、实验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点实验室。
  •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0人
    研究领域:具体应用入有关学科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部于2011年12月批准组建的。中心依托福建农林大学建设,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设有国内外专家组成的工程技术委员会作为管理委员会的技术和政策咨询部门。中心现有在职科研和管理人员共60余人,流动人员40多人,拥有较完备的菌草工程技术及产品研究开发与中试条件,与国内外菌草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和生产基地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心的目标为建成一流的菌草工程技术研发平台、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一流的合作与服务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工程化和技术集成,成为我国菌草行业的领军者和技术创新的源泉。通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交流,培养一批具有生产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菌草工程技术人才,形成菌草工程技术研发的持续创新能力,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和菌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同时服务科技扶贫与援外工作。
  • “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63人
    研究领域:裂变化学,分数维几何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10月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8年11月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通过专家论证,2011年12月召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实验室依托作物学和生物学一级学科,涵盖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部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生态学福建省211重点学科。拥有作物学、生物学2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财政部海峡两岸农产品品质基础实验室、两岸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实验室)、农业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作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作物应用遗传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作物生态与分子生理学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等9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成员单位、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糖料作物改良中心福州甘蔗分中心、农业部甘蔗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成分检测中心、全国甘蔗引种检疫站、农业部东南黄红麻科学观测实验站、福建省特种作物育种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特种稻创新平台、福建省南方麻类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和福建省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2个国家和部省级研究中心、创新平台、实验站。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3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0人,博士生导师26人,具有博士学位研究人员51人。实验室聘有双聘院士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4人,金山学者讲座教授1人,客座教授1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5人,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1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2人、优秀专家4人、优秀教师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 到第

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办公中心

联系方式:0597-2601001,400-649-1633

|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Copyright © 2019 龙岩市科技开发与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1529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80202351102号